国内塑料企业,2025 上半年财报飘红!

   时间:2025-08-29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8 月 29 日消息,2025 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地缘摩擦频繁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织,给全球经济环境带来诸多挑战。此前,荣格小编已对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瓦克、科莱恩、赢创、博禄等国际化工企业 2025 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财报数据进行报道,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业绩都以 “下滑” 告终(可跳转往期阅读查看详情)。

不过,市场竞争向来残酷,在部分企业受困于大环境发展举步维艰之时,另有一批企业却能在逆势中突破重重阻碍,创下亮眼佳绩。近期,多家国内本土塑料材料及设备企业陆续发布 2025 年半年度财报数据,其出色的业绩表现极大地提振了行业信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跟随小编的脚步,看看金发科技、南京聚隆、普利特、道恩股份、美瑞新材、沃特股份、海天国际、伊之密等企业的业绩简报,并深入剖析业绩背后的驱动原因。本文信息来源为文中涉及的各大公司财报报告,由荣格整理。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从已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国内相关企业呈现出财报数据 “涨” 声一片的良好态势。首先聚焦这些亮眼成绩单的具体表现:金发科技在 2025 年半年报中披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16.36 亿元,同比增长 35.50%,归母净利润 5.85 亿元,同比增幅达 54.12%。细分板块数据同样可观,改性塑料销量再创新高,达 130.88 万吨,同比增长 19.74%,营业收入 164.73 亿元,同比增长 18.62%;绿色石化板块里,宁波金发主要产成品营收 37.61 亿元,同比增长 43.17%,其中聚丙烯产品销量 41.93 万吨(含自用量 5.64 万吨),同比增长 14.00%,辽宁金发主要产成品营收 37.22 亿元,同比增长 46.48%,ABS 产品销量 24.36 万吨(含自用量 9.25 万吨),同比增长 40.65%;新材料板块各核心产品全面快速增长,产成品销量 12.85 万吨,同比增长 31.39%;医疗健康板块产品销售收入 4.68 亿元,同比激增 185.37%。

南京聚隆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 125,732.6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736.43 万元,同比增长 40.73%。细分来看,改性塑料业务板块营收 113,449.70 万元,同比增长 30.50%;弹性体业务营收 2,638.55 万元,同比增长 9.15%;塑木板块中,控股子公司聚锋新材营收 8,112.56 万元,同比增长 10.64%。普利特上半年营业总收入 408,977.8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9.06%,营业利润 22,526.72 万元,同比增加 52.46%,利润总额 22,540.60 万元,同比增加 5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729.14 万元,同比增加 43.94%。

道恩股份报告期内营业收入 288,130.14 万元,同比增长 24.08%,营业利润 10,993.25 万元,同比增长 38.93%,利润总额 10,648.21 万元,同比增长 33.67%,净利润 9,290.76 万元,同比增长 26.14%,主营业务收入 284,655.46 万元,同比增长 23.26%。细分板块中,弹性体业务营收 37,697.67 万元,同比增长 16.94%,改性塑料业务营收 212,875.54 万元,同比增长 22.35%,色母粒业务营收 12,935.11 万元,同比增长 32.76%。值得一提的是,共聚酯作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道恩股份聚酯业务围绕 PBAT、PETG、PCTG 和 TPU 等产品重点攻关,已完成 PBAT 催化剂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开发及验证,但未公布具体营收数据。

美瑞新材上半年营业收入 80,070.03 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 3,912.21 万元,同比增长 25.25%,扣非归母净利润 3515 万元,同比增长 24.9%,盈利指标表现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经营现金流净额达 1.58 亿元,同比激增 169.8%,现金流健康度大幅提升。沃特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 9.06 亿元,同比增长 12.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3.94% 和 39.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399.23 万元,同比增长 87.41%,研发费用 5,598.04 万元,同比增长 17.29%,占上半年营收比例达 6.18%,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细分板块方面,特种高分子材料营收占比 48.93%,同比增长 5.55%,LCP、PPA(含高温尼龙、透明尼龙、长链尼龙、尼龙弹性体)、PPS、PEEK 等特种高分子材料出货量均实现增长;工程塑料合金营收占比 27.55%,同比增长 29.19%;改性通用塑料营收占比 17.65%,同比增长 9.24%;其他业务营收占比 5.87%,同比增长 12.52%。

海天国际 2025 年上半年收入 90.18 亿元人民币(约合 1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毛利 29.60 亿元,同比增长 14.2%,股东应占利润 17.12 亿元,同比增长 12.6%,每股基本盈利 1.07 元,同比增长 12.6%。注塑机销售量增长 8.8%,售出 29,438 台,已超过去年总销量的一半。内销收入 52.01 亿元,同比微增 0.3%,在高基数基础上保持稳定;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强劲增长 34.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42.3%。未来,海天国际将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日本、塞尔维亚及印度新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以期强化重点市场交付能力并提升本土价值创造。其中,海天 Mars 系列伺服液压机与 Jupiter 系列二板机成为上半年关键增长动力,主要受益于消费品、家用电器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全电动系列同样表现出色,电动解决方案领跑者长飞亚与新加入的新泻品牌协同发展,实现销量与收入双增长,全电动系列注塑机交付量达 2,044 台(同比增长 4.6%),收入 10.722 亿元人民币(约合 1.5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其在海天国际产品组合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伊之密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 2,746,298,489.82 元,同比增长 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4,591,679.73 元,同比增长 15.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伊之密 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为 31.08%,较上年同期下降 2.53 个百分点,净利率 12.90%,微幅下降 0.01 个百分点。但从单季度数据来看,2025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 31.42%,同比上升 0.04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0.78 个百分点,净利率 13.95%,较上年同期上升 0.67%,较上一季度提升 2.43 个百分点。此外,2025 年上半年伊之密研发总投入 133,408,139.49 元,同比增长 8.00%。

从业绩驱动原因来看,首先是新材驱动与场景破局,中国塑料企业以 “新质生产力” 抢占未来制高点。在 2025 年上半年全球塑料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在高性能新材料领域持续突破,并将其精准应用于国家战略指引的新兴市场,进而实现价值跃迁,这正是 “新质生产力” 在塑料行业的生动体现。

在新材料方面,国内企业实现了从 “跟跑” 到 “并跑” 甚至 “领跑” 的技术突围。特种工程塑料领域,企业攻克 “卡脖子” 难题,实现进口替代,比如金发科技特种工程塑料销量同比激增 60.87%,其中高性能 LCP 材料同比增长 98.94%,普利特更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 LCP 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及量产能力的企业,目前已能稳定生产可对标日本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和塞拉尼斯公司的树脂,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K 系列树脂。生物基及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企业积极响应绿色政策,金发科技生物降解塑料销量同比增长 38.41%,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构建 “生物基单体 - 聚酯 - 改性材料” 全产业链体系,突破核心生物基原料规模化生产瓶颈,实现年产 5 万吨生物基丁二酸稳定生产、年产 1 万吨生物基 BDO 成功投产,产品纯度居国内领先水平;南京聚隆推进生物基 PA56 材料在轨道扣件中的应用并开展小批量验证;道恩股份完成 PBAT 催化剂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开发及验证。高端复合材料领域,多家企业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发科技自主开发多种功能型热塑性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攻克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外观质量、耐候性及耐热性等长期服役难题,突破异型件高效成型加工技术瓶颈;南京聚隆布局从碳纤维零部件到无人机整机装配的全流程制造,这些材料成为低空飞行器、新能源汽车实现减重节能的核心关键。创新弹性体材料领域,道恩股份开发的超软人工肌肉 TPE、人工皮肤 SiTPV、导电 TPE、温感变色和光感变色 TPE 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材料能让机器人拥有更接近人类的触感、表情和动作,导电 TPE 甚至有望通过印刷电路替代传统线束,打开 “人形机器人” 市场广阔空间;普利特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领域也获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多个品级的注塑表皮材料,未来有望应用于汽车仪表板和机器人等部件。

在新市场方面,企业为新材料找到了爆发性增长的 “应用场景”。低空经济领域,企业从材料供应商向总装伙伴跃升,低空飞行器对轻量化、高强度材料的刚性需求,推动南京聚隆碳复材子公司无人机新订单增长 50%,企业不再单纯销售材料,而是提供 “结构件 - 零部件 - 整机装配” 一站式解决方案;金发科技、普利特也积极将改性 PEEK、碳纤维增强材料对接低空飞行器客户,开展验证与开发。机器人领域成为企业下一个 “必争之地”,南京聚隆为机器人关节、足端、外壳提供 PA、PEEK、长玻纤等多种材料方案,道恩股份仿真皮肤材料瞄准下一代人形机器人需求,普利特热塑性弹性体有望用于机器人注塑表皮,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为上游材料企业提供全新高附加值赛道,2025 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8%,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 202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长 25% 达 50 万台以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 35% 达 25 万余台。此外,低空经济方面,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总数突破 272.6 万架,累计飞行 2,447 万小时,同比增长 149%(中国民航局数据);AI 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众多应用场景的 AI 需求推动服务器、数据中心对高速通信材料(如 LCP)和散热材料的需求,普利特和金发科技成为核心受益者。新能源与电子电气领域,企业实现基本盘的升级与巩固,新能源汽车 “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对材料耐热、阻燃、轻量化要求极高,南京聚隆持续优化相关材料技术并扩大应用;AI 浪潮带来的算力需求,推动服务器、数据中心对高速通信材料和散热材料的需求增长。

其次是出海闯关与本土深耕,中国塑料巨头开启全球化进阶之路。2025 年上半年,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财报的共同注脚时,一批中国塑料企业在海外市场却实现逆势上扬,海天国际海外销售额同比激增 34.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42.3%,金发科技海外业务产成品销量同比增长 33.17%,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中国塑料产业从 “产品出口” 到 “产能出海”,再到 “生态落地” 的全球化战略演进。

从路径演化来看,中国塑料企业出海经历了从 “卖出去” 到 “走进去” 的三级跳跃。第一阶段是贸易输出阶段(“卖出去”),以成本优势为基础,通过出口成品或原料参与国际竞争,这一阶段附加值低,易受关税、运费波动影响,属于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产能输出阶段(“产出去”),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贴近市场以规避贸易壁垒、降低物流成本,2025 年半年报显示,头部企业已全面进入该阶段,金发科技越南工厂大规模生产、西班牙工厂投入使用、印尼工厂即将运营,形成覆盖亚洲、欧洲的产能网络;南京聚隆墨西哥工厂(年产能 4 万吨)于 2024 年下半年投产,满足北美客户需求并提高响应速度;普利特在美国、泰国、墨西哥建有生产基地,全球 12 个生产基地彰显其国际化实力;海天国际在日本、塞尔维亚、印度建设新基地,强化重点市场交付能力。第三阶段是生态落地阶段(“融进去”),企业不仅在海外建厂,还建立本土研发中心、供应链体系、营销网络和服务团队,实现真正本土化运营并打造品牌价值,部分领军企业已开始尝试,金发科技加速推进海外本土化供应,提升本地化服务,“美国金发、欧洲金发” 等子公司实现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面本地化;海天国际收购日本新泻注塑机品牌,不仅获取产能,更获得技术品牌和本土渠道,实现 “协同发展”。

对于中国塑料企业全球化的未来方向,区域化策略将取代全球化,企业不再盲目全球铺点,而是聚焦 “北美 - 墨西哥”“欧洲 - 北非”“中国 - 东南亚” 三大区域供应链圈深耕,这与财报中企业的布局趋势相符;技术输出将成为更高形态的出海模式,未来出海不仅是产能复制,更是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如道恩股份全球领先的 DVA 轮胎技术、普利特的 LCP 全产业链技术,若能在海外工厂应用并成为行业标准,将构建坚固竞争壁垒;供应链韧性建设成为核心目标,海外布局不仅由市场驱动,更旨在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确保单一地区发生风险时业务持续运转。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