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12日消息,2025年初,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上海市消保委秘书处秘书长陶爱莲向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外卖包材减塑的针对性建议,直指当前外卖包装领域在环保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外卖包材的使用量急剧攀升,由此带来的塑料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平均每天外卖订餐量高达两三百万单,若按每餐3个塑料餐盒估算,每天将产生近千万个废弃塑料餐盒,给上海的垃圾减量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尽管2020年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相关实施方案,对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作出限制规定,并设定了到2025年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以上的目标,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在2024年市消保委开展的外卖外带餐具消费调查中,发现不同餐饮行业在减塑措施落实上存在明显差异。咖啡和西式快餐领域已普遍采用纸杯、纸盒、纸袋等可降解材料,而中餐、轻食、奶茶甜品等领域仍大量依赖塑料包装,这些领域的整套外卖包材中塑料重量占比分别高达64.2%、46.8%和45.5%,减塑空间巨大。同时,无纺布袋作为一次性塑料袋的主要替代品,其环保效果也备受质疑。调查显示,无纺布袋中塑料成分占比超九成,许多无纺布袋仅单次使用后即被丢弃,近三成受访者将其直接用作垃圾袋,42.6%的人不会在户外重复使用,导致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是一次性塑料袋的17.8倍和16.7倍,环保价值大打折扣。此外,纸浆模塑餐具作为热门替代品,也存在问题。超九成产品总氟化物含量偏高,若参照欧盟相关标准,最高达到限量值的16.6倍,含氟量高的材料会对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低氟或无氟可降解餐具在国内市场推广仍显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陶爱莲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她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督,推动中餐、奶茶等领域全面落实减塑政策,鼓励餐饮行业积极探索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包装。同时,要规范无纺布袋的生产与使用,鼓励商家提升无纺布袋质量,提高消费者对无纺布袋循环使用的意识,尽可能减少一次性使用。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与推广方面,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更加环保、安全的可降解材料,并确保材料中不含有氟化物等有害物质。此外,还应加强监管,参考国际标准或出口要求,对可降解包装材料中的氟化物等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定期检查材料成分,推动企业公开透明展示。最后,要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外卖包装材料的认知,鼓励他们选择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自带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和容器,减少对外卖包装的需求,共同推动外卖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