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启动聚丙烯保障措施调查!

   时间:2025-09-10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9 月 10 日消息,泰国商业部外贸厅于 9 月 3 日启动进口聚丙烯保障措施调查,这一举措不仅折射出当地产业对进口激增的忧虑,更可能引发区域供应链与国际贸易格局的连锁调整。

作为东南亚聚丙烯产能占比 29% 的核心生产国,泰国本土供应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国对泰聚丙烯出口量从 2020 年的 1.88 万吨飙升至 2024 年的 12.93 万吨,增幅近 7 倍,这成为此次调查的关键诱因。而泰国塑料加工行业年产值超百亿美元,作为制造业第四大支柱,其 60% 的出口产品依赖进口聚丙烯,供需矛盾已现深层博弈。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本次调查覆盖泰国海关编码 3902 项下的均聚、共聚等多类型聚丙烯树脂,涉及薄膜级、注塑级等主流应用领域。按照泰国贸易救济惯例,调查将历经初步裁定(预计 2026 年初)和最终裁定(2026 年中或年底)两个关键阶段,临时措施可能包括关税上调或配额管理,最终措施有效期最长可达 8 年,相关企业需在 30 日内提交评述意见。

措施若落地将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PTT Global Chemical 等本土生产商的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另一方面,占泰国聚丙烯消费量 23% 的汽车行业将面临原料成本上升压力,进而削弱整车出口竞争力。区域贸易流向可能随之重塑,中国出口或转向越南、马来西亚等市场,尤其是越南 7 月刚终止对中泰马三国聚丙烯薄膜的反倾销税,为供应链调整提供了空间。

从 WTO 合规性看,泰国需证明进口激增与产业损害的直接因果关系,并遵循非歧视原则。历史上泰国曾在 DS383 案中成功挑战美国反倾销措施,但此次仍需避免选择性适用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已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征收反倾销税,区域保护主义抬头可能推高全球原料成本。

中国企业正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大对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利用 RCEP 关税优惠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速生物基 PP 等高端产品研发,该类产品在瓶盖行业的渗透率已从 2020 年的 4.7% 提升至 2023 年的 12.6%,有望规避贸易壁垒。泰国下游企业则担忧成本上升削弱竞争力,可能联合反对保障措施,倒逼政府在产业保护与出口优势间寻求平衡。

长远来看,过度保护或抑制技术创新,而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本地化生产(如越南设厂)、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将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重要路径,区域聚丙烯市场正迎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