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 月 21 日消息,当地时间 8 月 5 日至 15 日,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续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场会议吸引了来自 183 个成员国以及 400 多个观察员组织的 2600 余名代表参与。此次会议的核心目标是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以此遏制塑料污染。然而,即便会议 “加时” 一天,各方依旧没能就条约达成一致。分析人士指出,这次谈判的破裂,给 “限塑” 目标的实现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相关的治理努力绝不能就此止步。
2022 年 3 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文件。该决议提出要成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计划在 2024 年年底前达成一项覆盖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环节的国际法律约束力协议。本次日内瓦会议是去年年底韩国釜山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延续,由于釜山会议未能达成协议,许多参会国家都期盼能在秉持多边主义精神的日内瓦达成共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会前就曾表示:“我们来到日内瓦,满怀信心能有所收获,一定能达成协议。”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会议期间,一位加拿大艺术家在日内瓦万国宫前的广场上打造了一座 6 米高的名为《思想者的负担》的雕塑。雕塑中的人物怀抱着婴儿,手里握着塑料瓶,端坐在 “地球母亲” 之上,一条 DNA 链将这三者缠绕在一起。雕塑被塑料制品包围,并且在会议期间每天都会增加塑料制品,以此来凸显塑料滥用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也在会前发文称,塑料对人类和地球健康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这种危害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塑料危机” 每年给各国政府和公民带来 1.5 万亿美元的损失,它会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还 “加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而这些危害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和高危人群身上。
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执行秘书马图尔 - 菲利普称,2024 年全球塑料消费量预计会超过 5 亿吨,其中将近 4 亿吨会变成废弃物。经合组织早在 3 年前就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激进措施来抑制需求、延长产品寿命、改善废物的管理和可回收性,到 2060 年塑料的使用量将增加 3 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迄今为止生产的塑料中,有效回收率还不到 9%。
有报道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 800 万吨塑料进入海洋,这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那些被海洋环绕的小岛屿国家受到塑料垃圾的冲击尤为严重,它们对 “限塑” 的呼声也最高。图瓦卢在代表 14 个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发言时提到:“对于我们的岛屿来说,如果没有全球合作和国家行动,数百万吨塑料垃圾将继续被倾倒进海洋,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生计和文化。”
然而,紧迫的 “限塑” 形势并没有改变共识难成的结局。与会者表示,全球为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以遏制塑料污染造成的海洋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付出了 3 年的努力,但如今这一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法国生态转型、生物多样性、森林、海洋和渔业部部长阿涅丝・帕尼耶 - 吕纳谢对会议结果感到愤怒和失望,她认为少数国家 “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不顾民众健康和经济可持续性,阻碍了这项重要条约的达成,“科学和医学证据已表明塑料是致命的,它毒害了海洋、土壤,也会毒害我们的身体。”
丹麦环境大臣马格努斯・霍伊尼克向媒体透露:“我们无法掩盖一些国家试图阻止达成协议这一令人深感失望的悲剧事实。” 他还表示,会继续致力于达成一项必要的条约,以解决 “地球上最大的污染问题之一”。
此间有分析认为,谈判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应将重点放在限制新塑料的生产上,还是放在更好地进行设计、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
一些石油生产国的强硬立场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与会代表和分析人士将谈判破裂的原因归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生产国,认为这些国家强化了长期以来的放任态度,主张不对塑料产量设限,以谋取本国利益。巴拿马谈判代表德布拉・西斯内罗斯表示,与拜登政府时期的前几轮谈判相比,美国对塑料污染治理的接受程度有所下降,“这次他们什么都不想做,所以谈判异常艰难,在每一项重要条款上,美方都持反对态度”。与会人士认为,美国政府的立场很难改变。今年 2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鼓励消费者购买塑料吸管的行政命令。在特朗普政府不断退出国际组织、质疑多边主义的大背景下,一份需要所有国家同意才能生效的协议难以获得一致通过。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分享了中国治理塑料污染的经验做法,包括在塑料使用源头减量、废弃塑料的收运处置和回收利用、水域塑料垃圾清理等方面,同时强调塑料污染是复杂且紧急的全球性环境挑战,中方的表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环境法中心日内瓦办公室执行律师戴维・阿祖莱认为,中国正在积极解决塑料的全生命周期问题,这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密克罗尼西亚谈判代表丹尼斯・克莱尔表示,许多呼吁限制塑料生产的国家都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拥有更为多元的经济,将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展现领导力。
尽管本次谈判未能取得有效成果,但多方依然没有丧失对 “限塑” 目标的信心。谈判委员会主席瓦尔迪维耶索表示,虽然没能达成既定目标让人感到遗憾和沮丧,但这不应动摇我们的决心。相反,这更应激励我们重整旗鼓、坚守承诺、强化共识。
瑞士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费利克斯・韦特利强调:“我们取得了进展。” 尽管此次会议没能达成共识,但努力不应停止。经过 3 年的谈判,现在需要暂停一下,来决定未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