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解型地膜,遭市场淘汰

   时间:2025-07-23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7月23日消息,农业环保领域迎来重大技术迭代,曾经被视为解决"白色污染"希望的崩解型降解地膜,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技术路线的式微,折射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真正环保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崩解型地膜的核心技术是在传统聚乙烯(PE)中添加光敏剂等助剂,通过光氧化作用使地膜物理性破碎。然而这种"伪降解"方式仅能将地膜分解为微塑料颗粒,无法实现材料的完全降解。更严重的是,埋土部分因缺乏光照难以分解,导致PE微塑料长期残留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我国曾有多达数十家企业生产光氧降解地膜,但自2015年后企业数量持续减少。2022年,《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地方标准的废止,标志着该技术路线正式退出主流应用。目前仅有个别地区保留少量研究性应用,产业化推广已全面停滞。

与此同时,全生物降解地膜正快速崛起。与崩解型地膜相比,其采用可完全降解的聚酯材料,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真正实现"零残留"。这一技术优势使其获得政策强力支持,《土壤污染防治法》和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鼓励推广。

欧盟的监管动向也颇具启示。2021年起,光氧降解塑料制品在欧盟境内被全面禁用,这一决定基于对微塑料污染风险的充分评估。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选择,正与国际环保趋势保持同步。

业内专家指出,崩解型地膜的淘汰是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随着环保标准提升和监管趋严,只有真正实现完全降解的技术方案,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一技术迭代过程,也预示着农业环保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升级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