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24日消息,海南炼化6万吨/年可降解材料(PBST)项目近日迎来重要进展。据项目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三查四定”工作,并预计将在9月实现机械竣工。作为海南省内唯一的规模化生物降解材料聚合装置,该项目采用的PBST共聚酯聚合工艺技术和装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工程设备。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及产品配方在海南的落地生根,更彰显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地位。
该项目由中石化(海南)聚酯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为3.39亿元。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其中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持股50%,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5%,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项目内容包括建设两条PBST连续聚合生产线,年产能分别为2万吨和4万吨,以及相关配套辅助生产设施和公用工程。项目自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主体施工,并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全面交付使用。
PBST,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广泛应用于一次性日用品、塑料袋、包装材料和农用薄膜等多个领域。与PBAT相比,PBST在价格上稍高,这主要是由于其合成原料丁二酸的价格高于PBAT中的己二酸。然而,PBST在性能上展现出更优异的力学强度、阻水性和耐热性,特别适用于地膜等需要较高性能的应用场景。
在产业化方面,虽然PBST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已有多家公司涉足其生产。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在PBST的工业化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投产了包括PBST在内的多种生物降解材料。此外,莫高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也已成功试生产了PBST,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生物可降解PBST地膜已在新疆多个棉花农田进行试验应用,这标志着PBST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推广。同时,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PBST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专利也显示了该公司在PBST技术研发方面的积极进展。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生物降解材料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南炼化6万吨/年PBST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将助力我国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还将为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