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联手应对塑料污染,挑战仍不小!

   时间:2024-12-02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12月2日消息,东南亚地区因其塑料污染问题而备受关注。该地区在处理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大量垃圾时,回收基础设施的缺乏成为了主要瓶颈。一项2023年的研究显示,印尼、菲律宾和越南在全球塑料管理不善的国家中排名靠前,这些国家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超过150万吨,大部分被焚烧或填埋,而非回收利用。

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已开始限制从西方国家进口垃圾,并推动可持续消费与回收实践。然而,尽管南亚地区经济多元化,各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各有特色,但整体接受度仍显缓慢。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若不加强协调减少污染,南亚的排放量可能占到《巴黎协定》允许全球总排放量的19%,形势不容乐观。

在加强回收基础设施方面,2020年的SEA Circular报告指出,南亚有近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改善垃圾收集是减少塑料垃圾的关键,而回收箱不足成为回收的主要障碍。以孟加拉国达卡为例,每日产生的5000公吨垃圾中仅有一半得到妥善处理,回收率低下加剧了气候危机。然而,若能有效回收所有管理不善的塑料垃圾,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2.29亿吨。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包装生产商Mainetti通过扩大回收业务,为孟加拉国生产的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达卡新工厂更是助力Polyloop回收计划,将透明聚乙烯保持在闭环供应链中。

同时,东南亚部分国家已在废物管理系统上取得进展。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家庭垃圾每周至少被收集一次,占比高达89%。马来西亚计划到2025年建立六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新加坡则通过国家回收计划为家庭提供回收箱,回收率逐步提升。然而,新加坡仍面临消费者参与度低的问题,凸显了个人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

消费者意识的提升至关重要。新加坡回收箱中40%的材料因被污染而无法回收,显示出消费者教育和行为改变的紧迫性。据SEA Circular报告,东南亚五国中仅54%的消费者参与回收,33%的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可持续性。尽管如此,91%的消费者对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表示担忧,并希望获得更多教育。社会变革对于加速南亚地区向广泛回收利用转变至关重要,宣传活动已加大力度以提高回收意识。

此外,企业也需转变经营方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虽然82%的企业对塑料污染表示担忧,但仅48%对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做法满意。不到45%的国家优先考虑回收和再利用计划。为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和回收率,企业可实施多种策略,如提供明确的回收指导、标准化循环经济标签等。同时,企业应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塑料回收。Mainetti通过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合作,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综上所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需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实现完全循环经济。政府应建立强大的回收基础设施,消费者应正确回收购买的物品,企业则应采取可持续做法推动行业变革。通过这些调整,南亚有望引领循环经济发展,为更可持续、更安全的未来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