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12日消息,全球知名化工巨头巴斯夫,自1885年踏入中国市场以来,便以“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核心理念,持续深耕中国化工领域。如今,巴斯夫已成为中国化工行业外商投资的重要力量。
近日,巴斯夫在广东省湛江市打造的全新一体化基地正逐步显现其宏伟规模。作为巴斯夫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该基地总投资额高达100亿欧元。自2019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巴斯夫便以稳健的步伐推进建设。2022年与2024年,基地内的首套改性工程塑料装置及第二套热塑性聚氨酯生产装置相继投产,标志着湛江一体化基地首批装置正式竣工,为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2024年1月17日的装置落成典礼上,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强调了中国市场对巴斯夫的战略重要性。他指出,湛江一体化基地的崭新里程碑不仅彰显了巴斯夫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更体现了公司贴近本地客户、满足市场需求的坚定决心。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2022年全球化工产业的资本投资中,有46%流向了中国。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国,其化学品工业销售额也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的40%以上。随着中国汽车、电池等化学品密集型产品产量的不断扩大,这一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巴斯夫正是看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在推动工程塑料创新方面,巴斯夫采用了质量平衡法,将可再生或再循环原料引入生产初始阶段,从而贯穿整个多元价值链。巴斯夫副总裁、大中华区特性材料业务管理负责人苏荣源表示,公司的特性材料业务部门正引领塑料行业的可持续转型,为运输、消费品、工业应用和建筑等四大领域带来创新解决方案。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选择,再到生产过程,巴斯夫都在不断改善塑料的制造方式,加强塑料的各种特性,并致力于实现塑料闭环技术,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湛江一体化基地的首套装置——工程塑料改性装置,主要生产共混改性工程塑料产品,包括多种高性能材料。自2022年投产以来,该装置每年为中国市场增产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并将该产品亚太区的总产能提升至42万吨,以满足亚太地区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行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巴斯夫还制定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并发布了2050年碳中和战略路线图。公司正积极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 PLUS)和REDCert2对其全球生产基地进行可持续认证,以提高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目前,巴斯夫大多数特性材料生产基地已通过至少一项认证。
在提供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方面,巴斯夫也紧跟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步伐。2024年初,湛江一体化基地的第二套生产热塑性聚氨酯(TPU)的装置正式投产。这座工厂不仅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单一TPU生产线,还将更好地满足亚太市场对TPU不断增长的需求。Elastollan®TPU作为巴斯夫的一种多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为制造业提供了高性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巴斯夫为了保证其产品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积极寻求相关认证,并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湛江一体化生产基地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为此,巴斯夫已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购电协议,为湛江一体化基地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