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2月24日消息,新加坡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回收率提升在望。过去十年间,新加坡的垃圾产生量实现了超过10%的降幅,从2013年的785.1万吨减少到2023年的685.9万吨。新加坡政府依据2019年制定的零废弃总蓝图,正努力在2030年将垃圾回收率提高至70%,并为此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
电子垃圾方面,新加坡面临挑战但也在积极应对。据统计,新加坡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量约为6万吨,而电子垃圾回收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截至2024年8月已达177家,较去年新增14家。其中,KGS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新加坡各地设立了117个电子垃圾回收站,2023年回收电子垃圾101吨,2024年前7个月更是达到了104吨。为便于民众投放,KGS公司推出新举措,民众可在线免费领取电子垃圾收集袋,将垃圾装袋密封后投放至自提柜,由公司统一处理。
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也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关注。亚马逊新加坡公司的调查显示,77%的消费者不介意网购商品无额外包装,80%的受访者偏好简单包装。为此,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携手成立行动联盟,计划今年发布“可持续包装”指南,旨在减少电商行业的包装废弃物。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调动企业和环保社团,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去年夏季的“绿动新加坡”活动便是其中之一,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参观国家食品科学中心、了解废弃物监控管理流程、穿着废弃材料改造的服装进行社区清洁等。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及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参与进来,共同培养环保意识。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新加坡对垃圾回收有着明确的规定,蓝色回收箱用于回收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回收物,而电子、电器类可回收物则需投入专门回收箱。为方便公众查询和分辨,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还联合通信企业推出了智能聊天机器人,用户只需描述或上传物品图片,即可获得回收建议和正确回收方法。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强调,要实现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升资源回收效率。这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共同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