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4 月 9 日消息,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 “对等关税”,对中国大陆商品关税税率高达 34%,东南亚多国税率普遍高于 40%,像柬埔寨达 49%,越南为 46%。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但这场关税风波已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4 月 7 日,清明节后首个交易日,A 股市场遭遇了自 2015 年股灾以来最为惨烈的单日暴跌,上演了现实版的 “关税灾难片”。
在 34% 的高关税绞杀下,股市呈现出历史级别的暴跌态势。4 月 7 日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下跌 7.34%,报收 3096.58 点,创下自 2020 年 2 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下跌 9.66%,这一跌幅为 1996 年 12 月以来之最;创业板指更是暴跌 12.5%,刷新了历史最大单日跌幅纪录。整个市场总市值在单日之内蒸发 7.6 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 1.2 个贵州省的 GDP。个股表现惨不忍睹,2902 只个股跌停,占 A 股总数(5286 只)的 54.9%,其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权重股;高达 83% 的个股跌幅超过 9%,而上涨个股仅 106 只。此次跌停规模远超 2018 年贸易摩擦期间的 “千股跌停”,甚至比 2022 年 4 月 25 日的市场恐慌更为严重。
塑料行业作为对美出口的高敏感行业,未能逃过此次关税围堵,成为重灾区。中仑新材、聚石化学等个股全天封死跌停。面对如此严峻的 34% 关税绞杀,企业纷纷连夜制定应对方案。有的企业选择加速在印尼等地的基地建设,如富岭股份期望在 2025 年完成产能转移;有的企业试图通过 FOB 模式来转嫁成本,像新宝股份、嘉益股份;还有企业押宝技术升级,以突破关税壁垒,例如金丹科技已经启动在 50.1% 关税下的产品突围之战。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资本市场地震,正在考验着中国出口型企业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当 “中国制造” 遭遇史上最严关税封锁,企业究竟是选择产能迁徙的豪赌,还是技术突围的背水一战?后续企业的应对成效,很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深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在产能转移与境外布局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富岭股份(001356.SZ,塑料吸管等)为例,美国一直是其核心市场,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对美收入占比均超过 65%,此前就已受到 25% 关税的影响。目前,富岭股份通过美国、印尼、墨西哥基地调配产能,但中国台州基地仍承担着绝大部分生产任务,对美出口依赖度依然很高。2024 年下半年启动的印尼新基地建设,计划在 2025 年三至四季度部分投产,旨在承接中国对美出口产能。然而,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印尼此次被加征 32% 关税,如果新基地未能按期投产(工程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直供产品可能不得不降价以维持客户,这将在短期内压缩利润空间。有风险提示指出,其境外基地产能占比不足 20%,关税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2025 年上半年业绩将承受巨大压力。
在高关税冲击下,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成本管控与市场多元化探索。金丹科技(300829.SZ,生物基材料)的乳酸及聚乳酸产品对美出口关税达 50.1%,这直接推高了出口成本,企业面临着提价或压缩利润的两难抉择。其应对策略包括产品升级,即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产品组合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成本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市场转移,坚持做好国外重点市场的拓展,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布局,巩固提升欧洲公司的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关税政策的影响。
还有一些企业凭借低依赖度与 FOB 模式展现出抗风险优势。道恩股份(002838.SZ,改性塑料)2024 年境外营业收入占比 14.83%,出口美国的业务占比很小,美国加征关税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国内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旺盛,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53.01 亿元,同比增长 16.65%,有力地抵消了境外业务的波动。新宝股份(002705.SZ,小家电)均采用 FOB 模式(离岸价),关税由买方承担,直接成本冲击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出口销售占比 70%-80%,其中在北美市场的销售占公司出口销售的 30%-40%,公司表示会密切关注相关关税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将积极寻求多种策略以进一步降低关税带来的潜在影响,保证公司稳定经营。嘉益股份(301004.SZ,保温杯)与主要客户的交易模式主要以 FOB 贸易模式进行交易,FOB 模式下海运费和关税主要由客户承担,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部分企业通过全球产能布局与供应链本地化来应对危机。天振股份(301356.SZ,新型复合材料)与客户主要采用 FOB 模式结算,关税由客户承担,直接影响有限,且公司美国工厂规划产能 2000 万平方米。不过,美国工厂生产经营的部分原材料、设备和备品备件涉及从其他国家进口,会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博威合金(601137.SH,铜合金、光伏材料)采用区域分工策略,越南新投建的 3GW 电池片扩产项目,未来销售市场面向欧洲、印度。新材料业务方面,公司越南新材料基地主要销往东南亚区域,越南及国内部分销往美国市场的订单,可通过业务设计来最大可能地减少加征关税的影响。
还有企业通过市场转移与风险对冲来化解风险。依依股份(001206.SZ,宠物垫)目前全球产能高度集中于中国,具备大规模供应能力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历史上 2018 年公司出口至美国商品仅短暂加征关税,关税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仍需进一步观察。现阶段,公司正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同时公司也将加大力度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和客户资源,例如欧洲的部分国家,以及宠物经济正在兴起的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另外,公司始终坚持国外加国内市场的双驱动策略,实现国内外业务收入的持续提升,以提高抗风险能力。道通科技(688208.SH,智能检测设备)已在低关税国家或地区布局生产基地,预计 1 个月内实现制造替代,以规避关税风险。
当然,也有一些细分领域受影响较小。中仑新材(301565.SZ,双拉 PA、PLA 薄膜)2024 年公司直接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极低,因此,此轮加征关税对公司运营影响微乎其微。鹿山新材(603051.SH,热熔胶、光学胶膜)目前公司在美国暂时没有形成规模性销售,公司海外订单以及客户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中亚、欧盟以及非洲等地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目前对公司海外业务没有影响。三美股份(603379.SH,氟化工)对美出口占比从 2022 年 5% 降至 2024 年不足 2%,主要市场为中东、日韩,关税无实质影响;广信材料(300537.SZ,电子化学品)PVC 地板涂料业务已随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当前对美收入占比较低,聚焦国内 PCB、光刻胶市场;长华化学(301518.SZ,聚醚多元醇)公司 2023 年境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14%,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较少。
总结来看,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企业因采取的差异化策略而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分化。高依赖型企业(如富岭)短期承压明显,长期则要看境外产能落地进度及技术升级效果;采用 FOB 模式与低依赖企业(如新宝、道恩)直接冲击较小,但仍需警惕客户因成本问题转单至东南亚竞品;全球化布局企业(如天振、博威)受益于供应链本地化,但也需平衡境外基地建设成本与关税减免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