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塑料污染,全球各国治理高招

   时间:2025-05-23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5月23日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已突破20亿吨大关,塑料污染正悄然侵蚀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在这场全球性的“白色污染”攻坚战中,各国纷纷亮剑,以创新策略探索循环经济新路径。其中,巴西、印尼、意大利等国的实践尤为亮眼,而中国则凭借其全链条治理体系,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海外探索:制度创新引领全民环保

在巴西特莱马库博尔巴市,“好集市”项目通过“3公斤废塑料换1公斤果蔬”的创新模式,将环保行动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该项目2023年回收量高达2750吨,预计2024年将增长30%。巴西政府还设定了2040年垃圾利用率达到50%的宏伟目标,通过经济激励和政策引导,推动全民参与环保行动。

印尼作为全球第二大海洋塑料污染国,构建了“法规+技术+产业”的立体防御体系。通过实施《固废法》和《海洋垃圾治理计划》,印尼在源头减量、河流拦截和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万鸦老市的河流屏障年拦截垃圾250吨,而“垃圾银行”项目则让塑料瓶变成了可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废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意大利则通过立法与教育的双重手段,提升了垃圾回收效率。1988年首部垃圾分类法的出台,为意大利的环保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意大利政府更是投入巨资支持回收项目,并建立了“废弃物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监管。此外,意大利还通过戏剧、手机app等多种形式普及环保理念,推动全民参与。

中国实践:全链条治理彰显东方智慧

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生产-消费-回收-再生”的全链条治理策略。在生产端,中国通过禁限塑政策和可降解塑料的推广,有效减少了塑料污染的产生。在回收端,中国凭借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实现了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例如,福建师范大学与企业合作将废塑料改性为高值材料,浙江“蓝色循环”模式则有效收集了海洋塑料,实现了减碳和渔民增收的双赢。此外,中国还通过政策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深圳、杭州等地推行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及京东等企业推广的循环快递箱等举措,都为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

全球绿色转型的多元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从巴西的经济激励到印尼的立体防御网,再到意大利的数字化监管与公众教育,以及中国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塑料污染治理的新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相信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